药物治疗备忘录
感染
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定病原体。
- 上呼吸道:如鼻腔、咽、喉,通常称为“感冒”
- 症状:鼻塞、流涕、喉咙痛、轻度发热等
- 治疗:
- 中药:板蓝根、双黄连等;
- 西药:
- 青霉素类:阿莫西林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 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克肟、头孢克洛
- 喹诺酮类(成人适用):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抗生素
- 下呼吸道:如气管、支气管、肺,包括肺炎、支气管炎
- 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肺炎支原体
症状
- 早期:阵发性干咳,干咳程度剧烈,持续时间2周或更长,严重会有明显的咽痛,偶有胸痛、痰中带血
- 1-2天,先咽痛、咳嗽1-2天,慢慢再从低热到中高热,体温大多在38-38.5度左右;但精神较好
- 2-3天后,咳嗽会越来越频繁,甚至整夜咳嗽频繁
- 后面:高烧不退、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治疗
- 一般性治疗
- 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药物; 治疗2-3周;
- 难治性治疗:
- 糖皮质激素
甲流/乙流
症状
- 突发高烧,38.5-39℃以上了
- 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精神差、胃口差
- 偶尔咳嗽
治疗
- 奥司他韦:发热24-36小时内效果最好;
一般性治疗
流行感冒
- 氨咖黄敏片:
- 成分: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咖啡因(增强退热、减轻嗜睡)、人工牛黄(退热)、马来酸氯苯那敏(减轻流涕、鼻塞、打喷嚏)
- 主治: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皇塞、咽痛等症状
退热
- 对乙酰氨基酚(小儿优选)
- 布洛芬
止咳
干咳
- 氢溴酸右美沙芬: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咽炎、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
热咳
- 特征:咳嗽剧烈,咳声嘶哑,咽喉肿痛 1,咯痰不爽,痰黏发黄,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 治疗:
寒咳4
- 特征:喉咙发痒,痰稀色白,痰中有的时候会带有泡沫,有的患者还可以伴有鼻塞流清涕、全身酸痛、咽痒而咳、怕冷、头痛、或发热
- 治疗:
- 小青龙颗粒
- 通宣理肺丸
- 蛇胆陈皮口服液(痰多者)
- 生姜
- 陈皮粥
- 杏苏葱豉汤3
- 苦杏仁10克打碎、生姜3片、淡豆豉10克,一起泡20分钟,置砂锅中大火煎煮20分钟;再放入苏叶5克,细葱葱白带须部分2根切碎,再煮5分钟起锅,代茶饮用。
流鼻|鼻塞
- 氯苯那敏(第一代,嗜睡,感冒首选 5):感冒引起的流泪、流鼻涕、打喷嚏;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皮肤疾病、荨麻疹、湿疹等
- (富马酸)酮替芬(第一代,同上,感冒可用)
-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第一代,同上)
- 氯雷他定片(第二代,嗜睡,偏抗过敏,不能镇咳):小儿感冒后打喷嚏、流鼻涕等;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花粉症等
- 西替利嗪(第二代,起效快):扩张气道、支气管哮喘;抗过敏(同上)
- 依巴斯汀(第二代)
雾化 6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支气管肺炎,异丙托溴铵并用):支气管哮喘,抗炎;,减轻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等
- 吸入用异丙托溴铵雾化液(支气管肺炎,布地奈德并用):支气管炎
祛痰
祛痰药指的是能够改变痰液中的粘性成分从而降低痰的粘滞度,使痰易于咳出的一类药物。
- 恶心性和刺激性祛痰药
- 氯化铵
- 愈创甘油醚
- 痰液溶解剂
- 乙酰半胱氨酸
- 痰液调节剂
- 羧甲司坦:降低痰液的粘稠性使其易于咳出
- 盐酸溴己新
中药
种类7
-
白前(1.25g)
- 功效: 止咳化痰,降气平喘。
- 作用: 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
-
百部(3.57g)
- 功效: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 作用: 用于肺燥咳嗽、蛔虫病等。
-
桔梗(3.33g)
- 功效: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 作用: 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等。
-
甘草(1.00g)
- 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 作用: 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
-
陈皮(g)
-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作用: 用于脘腹胀满、咳嗽痰多等。
-
生石膏(g)
-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作用: 用于高热烦渴、肺热咳嗽等。
-
甜叶菊(g)
- 功效: 清热生津,降血糖。
- 作用: 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等。
-
荆芥(0.88g)
- 功效: 解表散风,透疹止痒。
- 作用: 用于感冒、风疹、皮肤瘙痒等。
-
紫菀(3.34g)
- 功效: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 作用: 用于咳嗽痰多、肺虚久咳等。
-
北沙参(2.40g)
- 功效: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 作用: 用于肺燥干咳、胃阴不足等。
-
苦杏仁(0.83g)
- 功效: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 作用: 用于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
-
知母(3.34g)
- 功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作用: 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等。
-
地龙(1.25g)
- 功效: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
- 作用: 用于高热惊风、关节痹痛等。
-
山药(2.50g)
- 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
- 作用: 用于脾虚食少、肺虚咳嗽等。
-
党参(3.00g)
- 功效: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 作用: 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等。
-
山萸肉(4.17g)
- 功效: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 作用: 用于肝肾亏虚、遗精滑精等。
-
白扁豆(2.00g)
- 功效: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 作用: 用于脾虚泄泻、暑湿吐泻等。
-
白术(3.85g)
- 功效: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作用: 用于脾虚食少、水肿等。
-
菟丝子(1.2g)
- 功效: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 作用: 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等。
-
茯苓(0.80g)
-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作用: 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等。
-
莲子(1.50g)
- 功效: 补脾止泻,益肾固精。
- 作用: 用于脾虚泄泻、遗精滑精等。
-
熟地黄(3.85g)
- 功效: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 作用: 用于血虚萎黄、肝肾阴虚等。
-
煅龙骨(0.80g)
- 功效: 镇惊安神,收敛固涩。
- 作用: 用于心悸失眠、遗精滑精等。
-
灸甘草(1.50g)
- 功效: 补脾和胃,调和诸药。
- 作用: 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等。
-
法半夏(1.47g)
-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 作用: 用于痰多咳喘、呕吐反胃等。
-
桑叶(0.80g)
-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 作用:
- 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
- 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
- 用于目赤肿痛、视物模糊。
-
薄荷叶(0.81g)
-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 作用:
- 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
- 用于咽喉肿痛、麻疹不透。
- 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
陈皮(2.50g)
-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作用:
- 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食少吐泻。
- 用于湿痰、寒痰咳嗽。
治疗
- 虚咳
- 山萸肉、菟丝子、玉竹、白扁豆、党参、山药、灸甘草、法半夏、莲子、熟地黄、煅龙骨、茯苓
- 调理脾胃
- 紫菀、茯苓、莲子、百部、菟丝子、山萸肉、白扁豆、白术、山药、党参
- 抗感清瘟1方
- 紫菀、荆芥、桔梗、甘草、百部、白前、陈皮、知母、地龙
- 流感1方
- 紫菀、荆芥、桔梗、甘草、百部、白前、陈皮、北沙参、苦杏仁
- 流感2方
- 紫菀、荆芥、桔梗、甘草、百部、白前、陈皮
- 喉咙发炎
- 紫菀、荆芥、桔梗、甘草、百部、白前、陈皮、生石膏、甜叶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