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的投资精华帖

FARMER农夫

作者:FARMER农夫 链接:https://xueqiu.com/9793788118/347466592 来源:雪球

最近一直在看穷查理宝典的英文原版,Poor Charlie‘s Almanack,之前看了很久中文版,有句话都没有深刻思考过,昨晚的这段英文给了我启发,中文原文如下:

“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很难比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年均利润高很多。如果某家企业40年来的资本回报率是6%,你在这40年间持有它的股票,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率不会跟6%有太大的差别——即使你最早购买时该股票的价格比其账面价值低很多。相反地,如果一家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资本回报率是18%,那么即使你当时花了很大的价钱去买它的股票,你最终得到的回报也将会非常可观。 所以窍门就在于买进那些优质企业。这也就买进了你可以设想其惯性成长效应的规模优势。”

翻译一下。商业模式很重要,企业要足够久的好好活下去,假如茅台roe30%,如果企业足够优秀,长期保持竞争力,如果他也不增长。比如现在PE20,那么毛估估,20年(活20年是关键)挣到所有市值,回购把外面所有股票买回来,注销,或者用利润把所有净资产以外的市值都填满,只留净资产,到最后公司这些净资产属于你一个人,你始终没卖,你变成唯一股东,那么这部分净资产将给你带来持续的每年30%收益,所以你看懂这句话了吗?

换一种说法也可以,你一次性买了茅台净资产额度的股票,不卖。然后他回购,最后剩你。

当然实际是大家不会都卖,那么就有了PE,有了分红,也会给你带来持续30%收益!

段永平老师也说过一句点拨我的话,公司真正的买家只有他自己。我认为我看懂了芒格这句话,希望段永平老师看看理解是不是有不对的地方,是不是值得拥有这个观点@大道无形我有型


难在什么都不做

作者:难在什么都不做 链接:https://xueqiu.com/2115495339/349027251 来源:雪球

第一次上雪球,8月25晚原帖不小心误删,留下我们做任何事情,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核心和本质,这样最后成功的概率才会高。股票投资也一样,我从沃伦巴菲特和段永平那里学到的核心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公司的价值就是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买股票就应该在股价低于内在价值时购买(至少50%)。关于股价上涨的核心逻辑:长期来看,推动股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因素是净利润(自由现金流)的持续增长,没有其他。关于股票的所有行为都应该基于这些核心因素去考虑。

慢就是快。价值投资这条路快吗?很不幸的是,它可能没你想的那么快,甚至很慢。但他确实是最容易安全到达的路。说他慢的原因,是因为企业的成长需要时间,往往需要几年甚至成十年才能看到利润的显著增长并最终体现在股价上。你总不能指望刚买入进去,企业的利润就疯狂暴增吧,这显然是一件不太容易发生的事。所以当你认真的分析并买入一个公司后,你需要耐心持有,给他价值释放的时间并陪他成长。这一点,往往反应着我们身上的人性弱点:急于求成。

寻找确定性。关于我们经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我归类为“怕没得到”。我们总是想尽可能抓住市场上每一个赚钱的机会,怕失去这个绝佳的赚钱时机。但是这往往可能导致我们亏损更多。事实上,好的机会总是存在于市场上。反过来说,我们现在至死,也不可能抓住每一次绝佳的机会,今后还会错失大量良机,那又怎么样呢。要知道,总有人比你强,总会与良机擦肩而过。巴菲特说,这就好比打高尔夫球,我看到很多向我飞来的球,但是我没必要逐一击打,我只要耐心等待正面向我飞来的那个。挣了的钱不再亏回去比匆忙上马更加重要,不再亏回去是致富的关键。这也就是巴菲特所说的只需要富一次。因为一旦亏损要再想达到之前的财富积累水平就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当你认真分析并决定买入一个公司时,试着问自己:①买入后股价大跌是否依然能够安心睡得着觉,甚至越跌越想买;②假设现在买入后让你持有10年不动是否愿意(当然真的不是让你持有10年,而是说不愿意持有10年的公司最好10分钟也不要持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一年之中找到了好几个“投资机会”,那可要小心了。巴菲特和段永平大概平均每两年才能找到一个。一年能找到好几个?有可能都是坑。如果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看懂的投资机会,那可要捂住了。一旦轻易卖掉,可能短时间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公司了,而且可能转头就奔向一个坑中。对于极其确定的公司,要敢于下重注,这样才能实现资产大幅扩张。过于分散挣小钱容易,挣大钱却很吃力。也只有非常确定的公司,下重注才会睡得着觉,因为知道价值在哪里,也不会中途离场。一生不需要太多次投资,几次精明的投资便可攒下富有,精明的投资往往几句话便能描述清楚业务及优势,甚至用简单的常识便可说明。

不嫉妒,做你该做的事。如果每年还想着给自己定下完成多少百分比的收益,这可能从心态上就脱离了价值投资。因为在市场高估时或者没有合适标的时,价值投资者可能会选择什么都不干(最难的不是持有,而是什么都不做),而不幸的是,这种时候有时可能会持续好几年。价值投资者应该只关注所做事情本质的对错,而不是和指数比较或和他人比较。巴菲特也说过:伯克希尔没有一个预期投资回报率。我想说的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当拥有上述心态的时候,结果也会是水到渠成。另外一层意思是,不应该以追求所谓的每年收益率而指导自己的行动,行动的唯一准则是开始所说的关注事情本质的对错。芒格也总结到:“一旦你自己找到了一件运行良好的机制能够致富,还非要在意别人赚钱比你快,这在我看来就是疯了”。多说一句,不嫉妒,也不要尝试让别人嫉妒。

关于折现率的问题,段永平曾说:长期来说,存银行很难有5%的利息,所以茅台长期的回报能到20pe,就不贵了。这句话可以折射出2个含义,一是折现时可考虑选择用5%折现率。二是对于未来自由现金流能够持续增长的公司,20pe确实不贵,因为净利润的持续增加最终会带动股价的持续上涨,但是如果碰到未来自由现金流无法增长的公司,20pe明显是不便宜的(如果不增长,还不如放银行)。

对于净利润增长的问题,可以尝试从沃伦巴菲特说的“长长的坡”和“厚厚的雪”来思考。“长坡”指的是企业所处的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反面例子如巴菲特早年买入的纺织公司,即使有着能力出众的管理层,也难以维持盈利,归根结底是选错了赛道,所以至少不应该选择所处衰退行业的公司。“厚雪”可理解为企业的盈利能力足够强,也叫做好公司。好公司往往会有以下特点。1、追求产品或服务的好坏,不太注重营业额目标。2、管理层可靠、能力出众。3、产品独一无二差异化强。……有着好生意的公司,往往具备上述某些特征,为企业带来不断持续的利润。

关于卖出股票的时机,有很多种理由。但最不应该成为我们卖出的理由是我们已经在这个股票上挣了多少钱。巴菲特说我们买入的时候就没想着卖出,除非我们找到更好的股票或者我们发现当时确实是看错了。我理解的“不卖出”是市场一直给这个公司或高点或低点等近乎合理的估值,股价往往伴随着内在价值的长期增长而增长(如果有一天市场突然抛出了远远超出内在价值的的价格,或许应该卖出)。还有就是机会成本,因为钱只有一份,当你十分确定另一个公司的回报率会超出当前所持有公司的回报率时,你当然可以从现有的公司中减持去买入确定性更高的回报。另外,投资时犯错再所难免,如果发现自己当时买入时确实看错了,不要深深陷于后悔和自责中,已经知道是坑了就不要再继续往下挖了,马上停止才是最好的办法。

对于机会成本,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有过这样的论述:“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很难比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年均利润高很多。如果某家企业40年来的资本回报率是6%,你在这40年间持有它的股票,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率不会跟6%有太大的差别——即使你最早购买时该股票的价格比其账面价值低很多。相反地,如果一家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资本回报率是18%,那么即使你当时花了很大的价钱去买它的股票,你最终得到的回报也将会非常可观。所以窍门就在于买进那些优质企业。这也就买进了你可以设想其惯性成长效应的规模优势。”市场看重成长的因素,市场定价往往是线性延伸,但对长期的定价可能不充分,比如五年后这家公司会走到哪里市场会缺乏认知。买入的公司如果价值不增长,就要一直等到价值回归,比如一直值10元,5元买入后如果不回归到10元,那可能要一直等下去。但是对于价值增长的公司,比如今年值10元,可能10年后值100元,就算有安全边际,价格也可能是从5元涨到50元。这个例子说明烟蒂股和成长股的区别。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这样的理念进行股票投资,这样才能避免投资时犯下致命性错误,长期来看结果会是螺旋式上升。即使我们都深深明白这些道理,但是也不能保证我们每一次决策都正确。就像我们明白很多道理,也可能过不好这一生,无论做哪一种选择,遗憾总是会存在,包容不完满的自己,学会取舍,与内心和解。投资的智慧和人生道理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耐心、慢就是快、不嫉妒、不自怜、做该做的事。人生从来不是拼命追逐,而是享受过程,寻找幸福。有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我们心中所想,那又怎么样呢,不要把结果看的很重要,做了该做的事,剩下的只能交给上天。至于幸福,巴菲特说:幸福很简单,一个温暖的家,几个信赖的朋友,一辆代步车,一套自住房,足矣;芒格说:幸福就是不嫉妒,不自怜,做你该做的事。

对趋势的看法:趋势的形成往往是由基本面决定着,有时也反应着基本面的情况。然而处于良好的趋势有时也可能会突然掉头(比如突发极端利空消息),所以投资时以趋势作为决策是无法做出正确决定的。还是我一开始所说的关注核心和本质,不关注趋势或者只能将趋势作为佐证。对短期价格的看法:股票短期价格无法预测,但是长期会到什么价格比短期价格预测要容易得多。因为短期无法预测,所以每天过于关注价格的变化其实一点作用也没有,相反这样干还很容易造成我们短视,干扰我们的投资。但是如果实在想看,那就看吧,但是不要被今天市场给出的报价所影响,因为你唯一在意的是在那个长期会到的价格。也正是因为短期无法预测,所以投资时最好不要用杠杆,因为你可能无法等到长期的价格便要被迫亏损处理还钱。在股市中长期稳定的赚钱绝不比上班赚钱容易,市场会及其考验你的耐心和毅力,并且往往要求在贪婪中恐惧、在恐惧中贪婪。

对PE的思考:行业充分竞争时,如果一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带来差异化,那么这个公司会逐步抢占市场份额,表现为业绩增长快,但此时可能市场估值PE较高;如果产品不能差异化,只要卖的贵,就一定会有人卖的比你便宜,最终无法赚钱,甚至被淘汰,像航空公司就是明显无法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在这里面挑选好公司实在是太难了。行业充分竞争后,行业集中度变高进入成熟期,头部公司此时表现为市场估值PE低。所以,单纯的以PE高低选股,也是不对的,根本在于未来自由现金流。

再次借用巴菲特的话:试着去寻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就先继续做好你赖以谋生的工作,毕竟得先养活自己。但是你不应该放弃,应该继续去探索,热爱将带来无尽的动力。